初秋的北京,天气微凉,但在城北一家击剑俱乐部的训练馆内,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雪白的剑道上,十几名身着全套防护服的小剑客们正手持花剑,或凝神对峙,或敏捷交锋,金属剑身碰撞的清脆声响与教练的指导声、孩子们的喘息声交织在一起,充满了活力与激情,场边,一位气质干练、目光专注的中年女性正静静观察着,不时在本子上记录着什么,她,就是北京市击剑协会副秘书长王钰。
“看到孩子们又能无忧无虑地站在剑道上,眼神里重新闪烁起那种专注、兴奋甚至是对胜利的渴望,这是我最近感到最欣慰的事。”在接受专访时,王钰开门见山地道出了她的心声,她的谈话,始终围绕着那个核心主题——如何让孩子们真正“享受”重回剑道的快乐,而不仅仅是机械地恢复训练。

“回归”不仅仅是回到场地
在过去的一段特殊时期里,正常的击剑训练受到了巨大冲击,道馆时而关闭,线下比赛取消,孩子们只能依靠有限的线上课程维持状态,王钰坦言,那段时间,她与协会的同仁们内心充满了焦虑。“我们担心的不仅仅是技术生疏,更是孩子们与这项运动情感联结的弱化,击剑是一项高度依赖现场感、仪式感和即时对抗反馈的运动,长时间的隔离,很容易让青少年选手产生疏离感,甚至萌生退意。”
当生活秩序逐步恢复,训练和比赛回归常态时,王钰认为,工作的重点绝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把孩子拉回剑馆”那么简单。“‘回归’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意味着心理的重建、兴趣的再激发和社群归属感的复苏,我们的目标,是让他们重新找到手握剑柄时的那份纯粹快乐。”
营造“安全”与“有趣”的训练环境
为了帮助孩子们顺利过渡,北京市击剑协会在王钰等负责人的推动下,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性措施,首要任务是营造一个绝对安全的物理与心理环境。
“安全是享受快乐的前提。”王钰强调,协会严格指导各会员单位落实场馆定时通风、器材深度消毒、控制单场次训练人数等措施,确保家长和孩子都能放心前来,更重要的是心理安全感的建立。“我们要求教练员们在初期阶段,不要急于进行高强度、高负荷的技术矫正或体能惩罚,相反,要多鼓励、多肯定,哪怕孩子的动作略显笨拙,步伐不再那么灵活,也要首先看到他们‘回来了’这个行为本身的勇气和价值。”

在她看来,训练的“趣味性”是重新点燃热情的关键火种,协会鼓励俱乐部在训练中融入更多游戏化、情境化的元素。“我们会设计一些‘寻宝挑战’,将基本步法练习隐藏其中;或者组织一些不以胜负为唯一目标的队内趣味赛,奖励‘最优雅姿势’、‘最顽强斗志’甚至‘最有创意进攻’,目的是让孩子们在哈哈大笑中,重新体验击剑的乐趣,减轻他们对‘落后’、‘输赢’的焦虑感。”
重塑价值认知:超越输赢的收获
王钰观察到,那段远离赛场的时光,反而提供了一个重新审视竞技体育价值的契机,她希望借此引导孩子和家长,将关注点从单一的比赛名次,扩展到更广阔的层面。
“击剑带给孩子的,远不止一块奖牌。”王钰动情地说,“它教会孩子们‘礼仪’,赛前敬礼,赛后与对手、裁判握手;它培养‘纪律性’,穿着装备的繁琐程序本身就是一种修炼;它锻炼‘抗压能力’,在电光石火间独立思考、果断决策;它更塑造‘品格’,如何优雅地赢得胜利,又如何有尊严地接受失败。”
她分享了一个小故事:一个十岁的小队员在回归后的第一次实战中输了,下场后非常沮丧,教练没有急着分析技术失误,而是先问他:“你觉得今天自己哪个防守动作做得最漂亮?”孩子愣了一下,然后认真地回想起来,王钰说:“这就是在帮孩子建立积极的自我认同,让他明白,即使输了,过程中也有值得肯定的闪光点,享受击剑,就是享受这个不断超越自我的完整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
协会的角色:搭建舞台,传递理念
作为连接官方、俱乐部、教练、队员和家长的桥梁,北京市击剑协会在王钰和同事们的努力下,积极扮演着服务与引导的角色。
他们迅速重启并创新赛事组织形式,为孩子们搭建展示的舞台。“我们陆续恢复了一些青少年锦标赛、俱乐部联赛,但在初期,我们特意降低了比赛的竞技强度,增加了参与性和展示性,比如举办‘击剑文化周’,让孩子们展示自己设计的击剑主题绘画、征文,甚至参与简单的器械维护体验,让他们感觉自己是击剑文化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运动员。”
协会加强了对教练员的培训,特别是心理引导和沟通技巧方面的培训。“教练是直接影响孩子体验的关键人物,我们希望通过培训,让教练们更懂得如何呵护孩子重返运动的热爱之火,如何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共同营造健康的成长环境。”王钰表示,协会也通过公众号、线上讲座等方式,持续向家长传递“快乐击剑、全面发展”的理念,缓解他们的焦虑情绪,形成教育合力。
未来的展望:让快乐成为持续的动力
采访接近尾声,王钰望向剑道上那些奔跑跳跃的年轻身影,眼神中充满期待。“我们看到,绝大多数孩子都成功地找回了状态,甚至因为这段特殊的经历,对击剑有了更深的理解和热爱,他们的笑容比以往更真切,那份重回剑道的快乐,是如此珍贵。”
她强调,北京市击剑协会未来的工作将继续围绕“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这一核心展开。“我们会继续优化青少年赛事体系,丰富击剑文化内涵,推动击剑运动在校园和社区的普及,最终目的,是让每一个选择击剑的孩子,都能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自信和成长,让这份‘快乐’成为他们持之以恒、不断攀登的内在动力。”
剑道上的交锋仍在继续,一个个年轻的生命在攻防转换间体验着挫折与成功,感受着专注与释放,正如王钰所坚信的那样,当孩子们真正享受着重回剑道的快乐时,这项古老而优雅的运动,所传承的便不仅仅是技巧,更是一种积极向上、受益终身的生活态度,而这,正是所有击剑教育工作者最大的欣慰与追求。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