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选秀大会报名近日截止,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本届选秀共有65名球员完成报名,这一数字创下近五年来的新低,与去年89人、前年90人的盛况相比,今年参选人数下降幅度超过25%,引发了篮球界对选秀制度与人才培养路径的广泛讨论。

选秀降温:数字背后的多重因素

本届CBA选秀报名人数为2019年以来最低,与2021年创历史纪录的90人相比减少了25人,这种下滑趋势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从人才供给角度看,近年来CBA球队自主培养机制日趋成熟,各俱乐部更加重视青训体系建设,许多有潜力的年轻球员更倾向于通过俱乐部梯队直接晋升一线队,而非通过选秀渠道,某南方俱乐部青训负责人透露:“我们现在从U12梯队就开始系统培养,到18岁时这些球员已经完全适应了我们的战术体系,相比选秀球员,他们与球队的磨合成本更低。”

CBA选秀遇冷?今年仅65人报名创五年新低

NBL联赛(全国男子篮球联赛)近年来发展迅速,为职业篮球人才提供了另一条发展路径,一些在大学联赛中表现出色的球员,考虑到CBA选秀竞争激烈性和有限的上场机会,转而选择先加入NBL积累比赛经验。

疫情影响虽然已经减弱,但其对基层篮球人才培养的滞后效应仍在持续,过去几年中,各级校园篮球赛事和青年锦标赛的举办频率和规模都有所缩减,这直接影响了年轻球员的比赛经验和成长速度,导致符合选秀条件的球员数量相对减少。

质量优于数量?选秀模式的理性回归

尽管报名人数减少,但篮球评论员杨毅认为这可能标志着CBA选秀正在进入更加理性的阶段:“选秀制度刚建立时,大家更多追求参与人数上的突破,现在可能更注重实际质量,人数减少不一定是坏事,这可能意味着只有真正有信心被选中的球员才会报名。”

从选秀球员构成来看,今年报名者中大学生球员仍占主体,约占总数六成以上,其中来自清华、北大、厦大等传统篮球强校的球员备受关注,港澳台球员方面,今年有7名球员报名,与往年基本持平,俱乐部推荐球员数量有所下降,这可能反映了各俱乐部更倾向于将顶尖年轻球员直接纳入一队阵容。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参选球员的位置分布呈现不均衡态势,后卫球员占比超过45%,内线球员相对稀缺,这可能使得急需中锋的球队在选秀中面临更大挑战。

球队策略转变:选秀权交易市场冷清

与参选人数下降相呼应的是,各俱乐部对选秀权的重视程度似乎也有所调整,在今年选秀大会前夕,选秀权交易市场异常冷清,没有发生任何交易案例,与往年多支球队积极交易选秀权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

这种变化反映了CBA球队建设策略的转变,随着工资帽制度的实施和球员流动政策的逐步放开,俱乐部在引援方面有了更多选择,不再将选秀作为补充新鲜血液的唯一途径,自由市场上经验丰富的球员往往能更快为球队做出贡献,这使得一些成绩压力较大的球队更倾向于即战力引援而非培养新秀。

某季后赛球队总经理表示:“用一个首轮选秀权选择一名需要两三年培养的年轻球员,还是签下一名能够立即帮助球队的老将,这对很多俱乐部来说已经不再是一个困难的选择。”

新秀生存现状:残酷的数据背后

回顾过去五届选秀大会,尽管报名人数屡创新高,但真正能在CBA站稳脚跟的新秀并不多,据统计,近五届选秀球员中,能够在CBA效力超过三个赛季的比例不足40%,能够成为球队主力轮换的更是凤毛麟角。

这一残酷现实无疑影响了年轻球员参选的决定,许多大学明星球员意识到,即使被选中,也可能面临无法上场甚至很快被淘汰的风险,相比之下,继续深造或选择其他发展路径可能更为稳妥。

CBA选秀遇冷?今年仅65人报名创五年新低

北京大学的明星后卫张宁(已毕业)的成功案例固然鼓舞人心,但更多选秀球员的挣扎表现也不断提醒着后来者需要谨慎评估自身实力,一位去年落选后选择加入NBL的球员坦言:“我看到很多同龄人在CBA坐冷板凳,一年打不了几场比赛,反而在NBL我能获得稳定出场时间,这对我的成长更有利。”

选秀制度何去何从?改革呼声渐起

面对参选人数下滑的趋势,有关选秀制度改革的讨论再次成为热点,多位专家建议,CBA应该考虑调整选秀政策,以吸引更多优秀年轻球员参与。

其中之一是建立更加灵活的球员签约和培养机制,目前CBA实行的是标准新秀合同,薪资和年限相对固定,有建议认为可以引入更灵活的合同结构,让球队和球员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协商更合适的合作方式。

增加落选秀的安置渠道也是重要方向,目前落选球员很难获得其他CBA球队的青睐,往往只能转向低级别联赛或完全转型,如果能够建立落选秀交易或试训机制,可能会减少参选球员的后顾之忧。

更重要的是,需要进一步加强CBA与大学篮球、青年篮球的衔接,虽然近年来CUBA与CBA的互动有所加强,但在赛制安排、训练体系、球员流通等方面仍存在诸多壁垒,如何打破这些壁垒,形成真正畅通的人才培养和输送通道,是解决选秀困境的根本之道。

质量提升比数量增长更重要

尽管今年选秀报名人数创五年新低,但这可能标志着CBA选秀正在从追求数量的初级阶段向注重质量的成熟阶段过渡,对于一个健康的职业联赛来说,选秀球员的质量和成才率远比参选人数重要。

从国际经验来看,NBA选秀也曾经历过参选人数暴涨后的理性回归过程,随着球员和球队对选秀制度的理解加深,只有那些真正具备实力和准备的球员才会选择参选,这实际上提高了选秀的整体效率和质量。

CBA公司相关人士表示,联盟正在持续关注选秀情况,并将根据实际情况优化相关政策和流程。“选秀制度是CBA人才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相信随着中国篮球改革的深入推进,选秀大会将继续为联盟输送新鲜血液。”

2023年CBA选秀大会将于7月中旬举行,届时哪些年轻才俊能够获得球队青睐,他们又将在新赛季有何表现,让我们拭目以待,无论参选人数多少,真正有实力的球员永远不会被埋没,这也是竞技体育的永恒真理。